诗词原文
守株待兔
宋·释绍嵩
老翁守株更有待,勿使珍物遗今晨。
空山寂寂无人问,只有孤云伴此身。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作品多反映禅意与自然之美,风格清新淡泊,虽然他的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景致的细腻观察。
译文
老翁依旧守候在那棵曾经让他意外获得兔子的树根旁,满怀期待,生怕错过了今天早晨可能再次降临的珍贵之物,空旷的山林里寂静无声,无人问津,只有一片孤云悠悠地陪伴着他孤独的身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老翁守株待兔的情景,寓言式地表达了人们对于不劳而获的幻想和对于机遇的执着追求,也隐含了对孤独、寂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林隐逸图,首句“老翁守株更有待”直接点题,既是对成语“守株待兔”的巧妙化用,又赋予了新的意境,次句“勿使珍物遗今晨”则进一步强化了老翁的期待心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机遇的难得,后两句“空山寂寂无人问,只有孤云伴此身”则将画面推向更深的层次,通过描绘老翁所处的环境,烘托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首诗在寓意深刻的同时,又不失清新自然之感,诗人通过对老翁守株待兔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于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乱,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诗人,更是对山林隐逸生活有着独特的感悟和体验,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隐居生活中,通过观察自然、感悟人生而创作出来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