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画手合众妙,得此诚是第一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当时画手合众妙,得此诚是第一工。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洁白画绢之上,一阵风霜肃杀之气扑面而来,原来苍鹰栩栩如生,好像刚刚从高空俯冲而下!苍鹰的头部微低,双翅略展,准备搏击;眼神锐利,仿佛正在专注地搜寻猎物,系着金属丝绳的铜环光彩夺目,悬挂在画鹰头部的轩楹之间,气势仿佛要将猎物呼唤而来,当时画鹰之人真是画技高超,将苍鹰描绘得如此逼真,确实是天下第一的能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画中的苍鹰,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首联点明画鹰的材质和神态,颔联具体描绘鹰的形貌和眼神,颈联写鹰身上的装饰和气势,尾联则是对画家的赞美,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画鹰的逼真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在写法上,起作突兀,先勾勒出一个肃杀的气氛,画是白的,风是冷的,然后画鹰跃然纸上,首联点题,开门见山;颔联写鹰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鹰的敏锐和气势;颈联写鹰身上的装饰,进一步突出了鹰的雄姿;尾联则是对画家的赞美,认为他的画技在当时是无人能及的,全诗结构紧凑,语言凝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将画鹰的逼真程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画家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但根据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中年时期创作的,当时杜甫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有了深刻的认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通过对画鹰的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他认为艺术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寄托。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