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秋风何凄凄,白露沾我衣。
明月照我影,清夜何徘徊。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长涂未竟不得息,啸歌正尔来悲风。
作者简介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名噪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现象,另有《咏史》八首等诗作传世,左思出身寒微,但才华横溢,早年曾努力学习书法和琴艺,均未有所成,后转而致力于文学创作,终成一代文豪,他的作品以咏史诗和辞赋最为著称,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感情深沉。
译文
秋风是多么凄凉啊,白露沾湿了我的衣裳,明月映照着我的身影,在这清冷的夜晚里徘徊不定,孤独的鸿雁在野外哀号,飞翔的鸟儿在北林里悲鸣,我徘徊着又能看见什么呢?只有满心的忧思让我独自伤心,漫长的道路还未走完,我不能停歇,只能在这悲风中长啸高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白露、明月、孤鸿、翔鸟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伤感。“长涂未竟不得息,啸歌正尔来悲风”两句,更是直接抒发了作者面对漫长人生道路和无尽忧思时的无奈与悲凉。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诗中的“秋风”、“白露”、“明月”等意象,不仅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而“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则通过动物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最后两句“长涂未竟不得息,啸歌正尔来悲风”,更是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悲凉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顶点。
创作背景
左思生活在西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出身寒微,虽然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挫折,这种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使他在文学创作中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反映了作者面对漫长人生道路和无尽忧思时的无奈与悲凉,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这首诗也体现了左思在文学创作上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功底,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