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州春雨
唐·张籍
季月南州雨过春,雨馀炎气即经旬。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质朴自然,多写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译文
在南方的州郡,暮春时节雨水刚过,雨后的炎热天气便持续了十多天,清风没有力量驱散暑热,太阳却像长了翅膀一样飞上了山巅,人们已经担心江海的水会枯竭,上天难道就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涸吗?昆仑山的高处仍有积雪,蓬莱仙境的远方依然寒冷,我不能手提整个天下前往那清凉之地,又怎么忍心独自前去游玩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方春雨过后炎热难耐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炎热天气的无奈和对清凉之地的向往,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季月南州雨过春,雨馀炎气即经旬”直接点题,写出了南方春雨过后炎热天气的持续,诗人通过“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清风的无力和太阳的嚣张,进一步突出了炎热的程度,后四句则通过对比昆仑山的积雪和蓬莱的遗寒,表达了诗人对清凉之地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唐代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张籍作为一位关心人民疾苦的诗人,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他个人也可能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困难后,对现实产生了深深的无奈和感慨,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