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龚鼎孳
明末清初:顾炎武
困学那知三代英,定交良愧十年兄。
海内文章推北地,耳中谈笑是东瀛。
兵戈阻绝天南北,风月相思夜雨晴。
此去青云应自致,故交零落几人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炎武(1613年—1682年)
朝代: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作者简介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晚年定居陕西华阴,潜心治学,著作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困顿的求学路上,我哪能知道古代三代(夏、商、周)的英才们是如何奋斗的;与你定交,我深感惭愧,因为作为你的十年老友,我还有很多不足,海内文章首推北方的你,你的才华令人敬仰;而你的谈笑风生,如同来自东瀛的清风,令人心旷神怡,如今兵戈四起,天各一方,我们被阻隔在南北两地;但在风月之夜,无论晴雨,我都会思念着你,你此去青云直上,应当能够自己实现抱负;而我这里,故交零落,又有几人能与我同行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龚鼎孳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困学那知三代英”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的谦逊和对古代英才的敬仰;“定交良愧十年兄”则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身不足的惭愧。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时局的深刻反思,首联以“困学”和“三代英”相对,既表达了诗人的谦逊,又突出了友人的才华;颔联则通过“海内文章”和“耳中谈笑”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友人的文学造诣和人格魅力,颈联以“兵戈阻绝”和“风月相思”相对,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尾联则以“青云自致”和“故交零落”相对,既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又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顾炎武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顾炎武与龚鼎孳是好友,两人志同道合,共同致力于反清复明的事业,由于种种原因,两人最终天各一方,难以相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顾炎武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这首诗也反映了顾炎武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