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杜荀鹤
长空未省浮云碍,积翠如遮去鸟还。
远树依微认行客,乱峰重叠不可攀。
孤烟起处人踪断,万绿丛中鸟语闲。
莫道此中多险阻,归心一片自安闲。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虽得中进士,却因时局动荡,仕途并不顺畅,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长空之上,浮云未曾妨碍其辽阔;翠绿的山峦仿佛遮挡了归鸟的去路,却又见它们盘旋而归,远处的树木隐约可见,辨认着行人的踪迹;重叠的山峰高耸入云,难以攀登,一缕孤烟升起,人迹罕至;万绿丛中,鸟鸣声声,显得格外悠闲,不要说这山中多有险阻,只要心中有一片归宁,自能安然自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联“长空未省浮云碍,积翠如遮去鸟还”以浮云和积翠的山峦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生机;颔联“远树依微认行客,乱峰重叠不可攀”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行的艰难与行人的孤独;颈联“孤烟起处人踪断,万绿丛中鸟语闲”通过孤烟和鸟鸣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尾联“莫道此中多险阻,归心一片自安闲”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从容与淡定。
赏析
这首诗以山行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浮云与积翠、远树与乱峰、孤烟与鸟语等意象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的画面,诗人通过“归心一片自安闲”的表述,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困境的超越,也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仕途不顺、游历四方之时,面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走进自然,寻找心灵的慰藉,在山行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包容,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