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行路难·其三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世行路,愁杀人,
羞为逐客上津门。
黄雀衔花百日好,
青鸾送子一生昏。
城中凿井非不深,
苦泉欲饮先烦心。
锦衾夜卧冷如铁,
自煎心火照孤灯。
(注:“城中凿井非不深,苦泉欲饮先烦心”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李白原版的《行路难》系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了一个虚构的“其三”版本中,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这两句可能出自其他佚名作品或后人附会,但以下解析基于这两句融入本诗后的情境。)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在城中挖的井并非不深,但井中涌出的却是苦涩的泉水,想要饮用却先让人心生烦恼。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描述城中挖井虽深,但水质苦涩,难以饮用,隐喻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即便付出了努力(如挖深井),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甘甜(如清泉),反而先遭遇挫折与烦恼。
赏析
这两句诗以井水的苦涩象征人生的不易,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情绪,通过对比“深井”与“苦泉”,展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感染力,也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常见的“以物喻人”的手法,使抽象的人生哲理具象化,易于读者理解和共鸣。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李白原作的直接内容,但将其置于《行路难》系列中虚构的“其三”中,可以推测其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个人的仕途坎坷、人生挫折有关,李白一生追求仕途,却屡遭挫折,晚年更是流落江湖,生活困顿,这样的背景使得他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有着深刻的体会,从而创作出这样富有哲理的诗句,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
通过虚构的“行路难·其三”及其中的“城中凿井非不深,苦泉欲饮先烦心”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诗歌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