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识之无成语的拼音

略识之无成语的拼音是“lüè shí zhī wú”,该成语形容识字不多,是一个较为文雅的表达方式,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学识或文化程度有限,只具备最基本的识字能力。

1、略识之无的拼音

lüè shí zhī wú

2、略识之无的释义

“略识之无”意指稍微认识一些字或文字,通常用来谦称自己对文字或学问只有浅显的了解,这里的“之无”二字,常用来代表文字或学问,因为“之”和“无”是古文中常见的字,用以象征性地表示文字知识。

3、略识之无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原文中白居易自谦地说自己“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这里,白居易用“略识之无”来形容自己幼时对文字的初步认识。

4、略识之无的例句

他虽自称“略识之无”,但在诗词创作上却有着非凡的才华。

5、略识之无的成语用法

该成语通常用作谦辞,表示自己学识浅薄,仅对文字或某领域有初步的了解,它可以用在自我介绍、表达谦虚或自我贬低等场合。

6、略识之无的示例

在学术研讨会上,面对众多专家的发言,他谦虚地说:“我对于这个问题只是略识之无,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7、略识之无的近义词

- 初窥门径:指刚刚入门,对某事物或学问有初步的了解。

- 浅尝辄止:形容对某事物只是稍微尝试了一下,没有深入探究。

- 一知半解:指对某事物或学问只有片面的了解,没有全面深入的理解。

8、略识之无的反义词

- 学富五车:形容学识渊博,藏书丰富,比喻读书多,学问大。

- 博古通今:形容知识渊博,通晓古今的事情和道理。

- 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