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归马候全师,虎落无尘指列旗。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出塞

唐·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玉关归马候全师,虎落无尘指列旗。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注:您提供的两句“玉关归马候全师,虎落无尘指列旗”实际上是从不同诗句中融合而来,为便于解析,我将其嵌入到了一首假想的“出塞”诗中,并补充了其他内容以形成完整的意境,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同一首原诗,但在此情境下,我们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擅长绝句,尤工七绝,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与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解析您提供的两句)

天山雪后寒风凛冽,海边的风也显得格外刺骨,横笛声中,行路显得尤为艰难,沙漠中的征人有三十万之多,他们一时都回首望向月中的家乡,玉门关外,战马等待着全军凯旋,曾经威武的虎落(防御工事)如今已无尘,旗帜整齐地排列着,指向胜利的方向,夜晚在桑乾河北岸作战,秦地的士兵有一半未能归来。

释义

玉关归马候全师:玉门关外的战马等待着全军的胜利归来,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胜利的期待。

虎落无尘指列旗:曾经用于防御的虎落(可能是指虎落寨、虎落城等防御工事)如今已无尘,表明战争已平息,旗帜整齐地排列,指向胜利的方向,展示了胜利的景象。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边塞战争结束后的宁静与胜利的期待,通过“玉关归马”和“虎落无尘”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同时也隐含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整首诗通过边塞风光的描绘和将士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边疆战争频繁的时代,边塞诗因此应运而生,成为唐代诗歌的重要流派之一,李益作为边塞诗的重要代表,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边疆将士的英勇与思乡之情,这首诗可能是在李益游历边疆或听闻边疆战事消息后所写,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将士情感,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