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青海远通青冢地,白羊斜界白狼夷”,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王昭君》,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王昭君
唐·李商隐
毛延寿画欲通神,
忍为黄金不为人。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汉家天子今无怒,
当时何人不妒才。
青海远通青冢地,
白羊斜界白狼夷。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译文:
(前两句略,主要讲述毛延寿为昭君画像的故事)
汉家天子现在已不再愤怒,
但当时又有谁不嫉妒昭君的才华呢?
青海遥远地连接着昭君的青冢,
白羊国与白狼国以斜线为界。
释义: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王昭君的故事,并表达了对她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她命运的感慨,青海远通青冢地,指昭君出塞后,她的青冢(坟墓)与青海相连,象征着她的远嫁和孤独,白羊斜界白狼夷,则是指昭君所嫁之地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接壤情况,进一步描绘了她的生活环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的故事,表达了对她才华的赞美和对她命运的同情,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将昭君的遭遇与青海、白羊、白狼等地理名词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也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昭君才华的惋惜。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通过创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同情,也寄托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他通过昭君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才的埋没,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包含了“青海远通青冢地,白羊斜界白狼夷”这两句诗,但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句,在赏析和解读时,需要结合整首诗的内容和背景来进行全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