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禄花
唐·徐铉
春风过尽欲无馀,
天禄花英玉不如。
折向御前呈瑞色,
君王回首看花初。
作者简介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五代至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南唐时,累官至吏部尚书、知政事,与韩熙载齐名,人称“韩徐”,又与弟徐锴并有文名,世称“二徐”,入宋,历仕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给事中,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年),病逝,年七十六,追赠吏部尚书,徐铉擅长诗文,精小学及书法,与韩熙载齐名,有“韩徐”之誉,其文辞严谨,学问渊博,文章议论多引经据典,为北宋初年知名文士。
译文
春风已经吹过,似乎要带走所有的春意,
但天禄花的花英(花的美艳)却比美玉还要出众。
我折下一枝,将它呈献给御前,展示它的瑞色,
君王回首,仿佛看到了春天初绽的花朵。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天禄花在春风将尽时依然美丽非凡,诗人将其折下献给君王,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吉祥,诗中“春风过尽欲无馀”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的遗憾,而“天禄花英玉不如”则突出了天禄花的美丽与珍贵,后两句通过呈献天禄花给君王,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君王的忠诚。
赏析
这首诗以天禄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禄花在春风将尽时的美丽与珍贵,诗人以“春风过尽欲无馀”为背景,突出了天禄花在逆境中依然绽放的坚韧与美丽。“天禄花英玉不如”一句,用美玉来衬托天禄花的美丽,更加凸显了其非凡的品质,后两句通过呈献天禄花给君王,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展现了其对君王的忠诚与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徐铉在朝廷中的生活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徐铉在朝廷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他通过这首诗,可能是在向君王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朝廷的忠诚,天禄花作为一种珍贵的花卉,也象征着朝廷的繁荣与昌盛,这首诗不仅是对天禄花的赞美,也是对朝廷的颂扬,在春风将尽、春意渐消的时节,诗人以天禄花为题材,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