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竹
朝代:宋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虚心高节依然在,几见繁英落又开。
莫道此君无用处,曾令画史久低徊。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则擅长兰竹石,尤其是画竹,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
译文
竹子依然保持着虚心高洁的品格,多少次见到花儿凋零又重开,不要说这竹子没有用处,它曾经让无数画家久久地徘徊欣赏。
释义
“虚心高节依然在”描绘了竹子虚心、高洁的品格,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这种品格始终如一。“几见繁英落又开”则通过对比花儿的凋零与重开,反衬出竹子恒久不变的品质。“莫道此君无用处”是对竹子价值的肯定,即使它不像花儿那样绚烂多彩,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曾令画史久低徊”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艺术魅力,让无数画家为之倾倒。
赏析
这首诗以竹为题,通过描绘竹子的虚心高洁和恒久不变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诗人也借竹抒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他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以及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领悟,在他的笔下,竹子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