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赵降燕汉业成,兔亡良犬日图烹。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淮阴侯庙

唐·刘禹锡

功高震主畏时喧,

力能扛鼎气盖天。

破赵降燕汉业成,

兔亡良犬日图烹。

作者及朝代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创作,善于熔铸词藻,创造意境,其中咏史之作更是为人称道。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自幼聪颖好学,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授太子校书,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等职,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谪,先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等地,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的诗风豪迈,语言平易近人,善于运用典故和寓言,表达深刻的哲理和见解。

译文

功高盖世震动君主,担心时局动荡引起喧哗;

力大无穷能举起大鼎,气概非凡遮天蔽日。

击破赵国降服燕国,汉朝大业得以成就;

兔子死了,优秀的猎犬也难免被烹杀的命运。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淮阴侯(韩信)的功绩和遭遇,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首句“功高震主畏时喧”指出韩信因功高而震动君主,引起朝廷的猜忌和不安;次句“力能扛鼎气盖天”形容韩信力大无穷、气概非凡;第三句“破赵降燕汉业成”概述了韩信在汉朝建立过程中的卓越贡献;末句“兔亡良犬日图烹”则借喻韩信在功成之后被吕后设计杀害的悲剧命运。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韩信一生的辉煌与悲剧,诗人通过对比韩信的功绩和遭遇,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诗中“兔亡良犬日图烹”一句尤为深刻,既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残忍无情,也暗示了英雄在权力斗争中的脆弱和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诗人通过对韩信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韩信作为汉朝的开国功臣,最终却落得个被烹杀的悲惨结局,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和批判,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