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萧疏嘉节得阳重,病守西园此又逢。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作者简介
李适(742年-805年),即唐德宗,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初期,任用贤相,贬黜奸臣,颇有一番作为,但后来因任用宦官为将,导致泾原兵变,被迫出逃奉天,此后,他信用宦官,导致朝政日益腐败,尽管在政治上有所波折,但李适也是一位有文学修养的皇帝,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译文
在这萧索稀疏的美好重阳佳节,我因病守在西园,又一次遇到了它,竹叶酿的酒与我无缘,菊花也因此不必再开放,在这偏远之地,日落时分玄猿哀哭,而故乡在霜降前已有白雁飞来,我的弟妹们如今都萧条零落,各自在何方呢?战乱与衰老相互催促,令人感慨万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佳节因病困守西园的情景,通过竹叶、菊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因病不能与亲友共饮赏菊的遗憾,诗中还融入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佳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病不能与亲友共度佳节的遗憾,首联“萧疏嘉节得阳重,病守西园此又逢”直接点题,既交代了时间背景,又突出了诗人的病困与孤独,颔联“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则通过竹叶酒与菊花的意象,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因病不能与亲友共饮赏菊的遗憾,颈联“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则通过玄猿的哀哭和白雁的飞来,渲染了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尾联“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弟妹的思念和对自身衰老与战乱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这首诗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作为一位有文学修养的皇帝,李适在重阳节因病困守西园,无法与亲友共度佳节,心中充满了遗憾与忧虑,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战乱时局的忧虑以及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