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更临高处会,北楼深古近骑峰。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登北楼

唐·韦应物

高楼对百尺,直上凌苍穹。

背山见晚照,临水映疏红。

何必更临高处会,北楼深古近骑峰。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唐代中期士人阶层的文化追求和审美趣味。

译文

登上这座高达百尺的高楼,仿佛直插云霄,背对着青山,可以望见傍晚的夕阳;临靠着流水,倒映着稀疏的红叶,又何必再去攀登更高的地方聚会呢?这座北楼已经足够古老而深邃,它紧邻着骑峰山,已经足够让人心旷神怡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高楼对百尺,直上凌苍穹”描绘了高楼的雄伟壮观,“背山见晚照,临水映疏红”则细腻地刻画了傍晚时分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色,最后两句“何必更临高处会,北楼深古近骑峰”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满足和珍惜,认为无需再去更远的地方寻找美景,眼前的北楼和骑峰山已经足够让人陶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高楼、青山、流水、红叶等自然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眼前生活的珍惜和满足,诗中“何必更临高处会”一句,更是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某地刺史期间,登上当地的一座北楼时所写,当时,韦应物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名利和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登上北楼远眺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应物个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唐代中期士人阶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