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诫子诗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居官好恶宜加谨,诗拙徒思警后贤。
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江苏兴化人,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做官时对于自己的喜好和厌恶应当谨慎对待,我写的诗虽然笨拙,但只是想以此警醒后世的贤人,不要说书生只会空谈议论,在关键时刻,他们也会头颅落地,鲜血斑斑。
释义
首句“居官好恶宜加谨”强调了做官之人应当谨慎对待自己的好恶,以免因个人情感影响公正判断,次句“诗拙徒思警后贤”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诗作的自谦,同时指出其目的是为了警醒后世的贤人,后两句“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则进一步强调了书生并非只会空谈,他们也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生命。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对后人的告诫和期望,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告诫做官之人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好恶,以免因个人情感而误国误民,他也通过自谦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诗作的追求和目的,即希望通过自己的诗作警醒后世的贤人,后两句则展示了郑板桥作为文人的坚定信念和勇气,他并不认为书生只会空谈,而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历了官场的种种磨难和挫折,对做官之人的好恶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危机,深感自己作为文人的责任和使命,他创作了这首诗,旨在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告诫后世的贤人要谨慎对待自己的好恶,同时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郑板桥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