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里更繁应自化,宰君心地本空王。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秋声。

民里更繁应自化,宰君心地本空王。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谁向孤舟见,芦花岸上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云彩散去天空显得更加辽阔,树叶飘落宣告着秋天的到来。

百姓生活虽然繁杂但自然会顺应变化,为官者内心本就如同空灵的佛王一般。

寒冷的潭水中倒映着洁白的月亮,秋雨过后青苔爬上了石阶。

是谁在孤舟之上眺望,只见芦花丛中有人从岸边走来。

释义

首联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化,云开叶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颔联则转向社会与人心,指出百姓生活的繁杂会自然顺应变化,而为官者(宰君)的内心应如佛王般空灵无执,颈联再次回到自然景象,通过寒潭映月、秋雨上青苔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尾联则以孤舟、芦花、岸上来人的画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开篇,逐渐过渡到社会与人心,最后再回到自然,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结构,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特别是颔联“民里更繁应自化,宰君心地本空王”,既体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也表达了对为官者内心修养的期望,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观察力,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自然景象的变幻和人生的起伏,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人生哲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僧们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