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荔枝盛放寄友人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红纱帐里透芳菲,芳讯欣随客鲤开。
雅篇并付木奴来,琼浆玉液胜瑶台。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查慎行学识渊博,诗风清新隽永,是清初“浙西诗派”的重要人物,与朱彝尊、厉鹗并称“浙西三大家”,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在红纱帐中弥漫着芬芳的气息,美好的消息随着客人的鲤鱼传书而来。
高雅的诗篇也随着荔枝(木奴,古代对荔枝的雅称)一同送达,那琼浆玉液般的荔枝美味,胜过天上的瑶台仙境。
释义
“红纱帐里透芳菲”描绘了一个充满芬芳的场景,红纱帐象征着精致与高雅,芳菲则指花香四溢。“芳讯欣随客鲤开”中的“芳讯”指美好的消息,“客鲤”则借用了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表示收到远方友人的好消息。“雅篇并付木奴来”中的“雅篇”指高雅的诗篇,“木奴”是荔枝的别称,这里指荔枝与诗篇一同送达。“琼浆玉液胜瑶台”则形容荔枝的美味无比,胜过天上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以荔枝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赞美,首句“红纱帐里透芳菲”营造了一个优雅而芬芳的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芳讯欣随客鲤开”通过书信传递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收到友人消息的喜悦,第三句“雅篇并付木奴来”巧妙地将荔枝与诗篇联系在一起,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又体现了友情的深厚,末句“琼浆玉液胜瑶台”则是对荔枝美味的极致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生活品质的羡慕与祝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自然之美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与某位远方友人书信往来、互赠礼物的时期,在古代,书信是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而荔枝作为南方特产,更是珍贵而美味的礼物,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消息的喜悦,又展现了对荔枝美味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友情的珍视与祝福,在清代,文人墨客之间常有书信往来、互赠诗文的传统,这首诗正是这一传统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