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水云闲寄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襟怀聊与水云閒,梦魂犹寄关山阔。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多。
谁遣风烟通蜀道,更将人事付沙陀。
中宵忽有江南梦,明月芦花满钓蓑。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的胸怀暂且与水云为伴,过着闲适的生活,但我的梦魂仍然寄托在辽阔的关山之间,身着铁衣的将士们远戍边疆,辛勤已久,家中的亲人想必也因离别而常常啼哭,是谁让风烟弥漫,阻断了通往蜀地的道路,又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了那些沙陀人?半夜里忽然做起江南的梦,梦中明月照耀着芦花,我身披钓蓑,悠然自得。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虽身处闲适之中,但心系国家边疆,对远戍边疆的将士充满同情与关切,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赏析
首联“襟怀聊与水云閒,梦魂犹寄关山阔”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试图通过与水云为伴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闲适;他的梦魂却始终牵挂着辽阔的关山,心系国家边疆,这种矛盾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颔联“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多”则通过描绘远戍边疆的将士和家中亲人的离别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将士的同情,铁衣远戍,辛勤已久,展现了将士们的艰辛与付出;而“玉箸应啼别离多”则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家中亲人因离别而常常啼哭的情景,令人动容。
颈联“谁遣风烟通蜀道,更将人事付沙陀”则是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无奈。
尾联“中宵忽有江南梦,明月芦花满钓蓑”则以梦境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这种向往与渴望,与前面的爱国情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复杂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而北方金人势力强大,对南宋构成了严重威胁,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始终心系国家边疆和民族命运,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通过描绘远戍边疆的将士和家中亲人的离别场景以及自己对江南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人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