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头有黍名终俗,壶口称关类亦卑。的释义

诗词原文

羊壶关

唐·李商隐

羊头有黍名终俗,壶口称关类亦卑。

莫倚危栏搔白发,多因远望忆蛾眉。

风生古戍秋云起,水落平沙夜月移。

欲问渔阳掺别调,时清还唱棹歌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羊头岭上长着黍子,名字终究显得俗气;壶口称为关隘,也显得格调卑微,不要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搔弄白发,多半是因为远望而思念起了心上人的蛾眉,秋风在古老的边塞吹起,秋云翻滚;河水退去,露出平沙,夜月缓缓移动,想要询问渔阳是否有别样的曲调,时局清平后,我还要唱着船夫的歌谣归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羊壶关(虚构地名,可能借指某边关)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联以“羊头有黍”和“壶口称关”为例,说明地名和称呼的俗气与卑微;颔联则转入个人情感,表达因思念而搔白发的愁绪;颈联描写边塞秋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清平的期待和归隐田园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含蓄,首联以地名入手,寓含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颔联则直接抒发个人情感,将思念之情与搔白发的动作相结合,形象生动;颈联通过描绘边塞秋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尾联则以时局清平和归隐田园为愿景,表达了诗人的理想追求,整首诗在情感与景物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和排挤,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日子里,他深感孤独与无奈,对世俗名利也产生了淡泊之情,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绘边关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局清平的期待,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