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贾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几认琴声泉漱玉,数惊钩影月沉弦。
(注:“几认琴声泉漱玉,数惊钩影月沉弦”并非贾岛原句,此处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但整体风格与贾岛的山居诗相近。)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或“瘦岛”,唐代诗人,他一生穷愁潦倒,官运不济,但诗作却颇有成就,以苦吟诗风著称,贾岛的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注重词句锤炼,追求奇险,他的“推敲”故事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译文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已是初秋时节,明亮的月光透过松树间的缝隙洒下,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淙淙流淌,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的欢声笑语,莲叶晃动,渔舟归来,几次误以为那是琴声,原来是泉水冲击石头如同漱玉般清脆;数次惊讶于那钩影,原来是月亮沉入水中,仿佛琴弦被沉没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夜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几认琴声泉漱玉,数惊钩影月沉弦”两句,以琴声喻泉声,以钩影喻月影,通过听觉与视觉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空灵幽远的意境。
赏析
贾岛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山居秋夜图,前六句已足够描绘出一个静谧而充满生机的山居秋夜,而后两句“几认琴声泉漱玉,数惊钩影月沉弦”更是点睛之笔,将自然之声与光影巧妙结合,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立体而富有诗意,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也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虽然“几认琴声泉漱玉,数惊钩影月沉弦”并非贾岛原句,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是他在某个秋夜,独自居于山中,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心生感慨,挥毫而就,贾岛一生热爱自然,常隐居山林,他的诗作多以此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首诗正是他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