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水少陪乘兴棹,潭园难趁及时花。的解释

诗词原文

题潭园

宋·陆游

御水少陪乘兴棹,潭园难趁及时花。

春风不解留行客,细雨何妨醉到家。

野寺钟鸣知日暮,江城鼓角动云涯。

归心自笑犹羁旅,却羡僧窗梦蝶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未能陪伴友人一同在皇家园林的御水上泛舟,潭园中的花儿盛开,却也难以赶上观赏的时节,春风似乎不懂得挽留即将远行的客人,但细雨绵绵却不妨碍我醉意朦胧地回到家中,野外的寺庙钟声响起,预示着天色已晚,而江城的鼓角声则似乎在云边回荡,我自嘲归心似箭却仍羁留他乡,反而羡慕那寺庙窗下僧人梦中化蝶的自在与超脱。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未能与友人共游御水、错过潭园花期的遗憾,以及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和对羁留他乡的无奈。

赏析

首联“御水少陪乘兴棹,潭园难趁及时花”以遗憾的口吻开篇,点出诗人未能与友人共享游玩的乐趣,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颔联“春风不解留行客,细雨何妨醉到家”以春风和细雨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归途的洒脱态度,颈联“野寺钟鸣知日暮,江城鼓角动云涯”通过描绘野寺钟声、江城鼓角等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尾联“归心自笑犹羁旅,却羡僧窗梦蝶华”则以自嘲和羡慕的语气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长期羁留他乡,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游玩的遗憾、归途中的所见所感等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