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从谁挹浮邱袂,左在琴书酒满瓢。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幽居林泉美,清景入诗谣。

相从谁挹浮邱袂,左在琴书酒满瓢。

松风清入耳,云气白侵腰。

尘世何须问,闲心自可消。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隐居在林泉之间,这里的幽静美景都融入了我的诗篇。

与谁一同追随那浮邱子的仙踪呢?只有左边的琴、书和满瓢的美酒相伴。

松林间的清风轻轻吹过,仿佛能洗净心灵,洁白的云气缭绕腰间。

尘世的纷扰何必去理会,一颗闲适的心自然能够消解所有烦恼。

释义

相从谁挹浮邱袂:意指与谁一同追寻仙人的踪迹,浮邱子为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左在琴书酒满瓢:形容诗人隐居生活中,以琴、书为伴,美酒满瓢,自得其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韦应物隐居山林、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生活,首联点明主题,以“幽居林泉美”概括了隐居环境的幽静与美丽,清景入诗谣”则表达了诗人将所见所感融入诗篇的雅趣,颔联通过“相从谁挹浮邱袂,左在琴书酒满瓢”两句,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以及以琴书为友、以酒为伴的逍遥生活,颈联“松风清入耳,云气白侵腰”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高远,松风、云气等自然元素与诗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尾联“尘世何须问,闲心自可消”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淡泊与超脱,以及以一颗闲适之心消解世间烦恼的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心灰意冷之后,选择了辞官归隐,过上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山林美景、感悟人生真谛时所作,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