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自叹
唐·罗隐
坎壈中年坐废人,老来貂鼎视埃尘。
一生心事归平淡,半世功名付水云。
月下花前空自醉,天涯地角枉思君。
梦回故国千山外,泪湿青衫忆旧尘。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罗隐虽有多首反映人生坎坷、仕途不顺的诗作,但本诗内容并非出自罗隐实际作品。)
作者简介
罗隐(约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一生经历了晚唐的衰败与五代的动荡,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后转而投身幕府,以诗文名世,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多讽刺时弊,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他的作品中也不乏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无奈。
译文
中年时期遭遇挫折,成了一个被废弃的人,到了老年,曾经追求的高官厚禄(貂鼎,象征高官显贵)都视如尘土,一生的心事最终归于平淡,半辈子的功名成就都随着流水和云彩消逝了,在月下花前只能独自沉醉,即使思念远方的朋友也不过是枉然,梦中回到遥远的故乡,醒来后泪水打湿了衣裳,回忆起过去的种种。
释义
本诗通过“坎壈中年坐废人”表达了诗人中年时期的挫折与失意,“老来貂鼎视埃尘”则反映了诗人晚年对曾经追求的名利地位的淡泊态度,全诗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坎坷、仕途不顺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无限追忆与无奈。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比中年与老年的不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首联直接点出诗人中年时期的挫折与晚年对名利的淡泊,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进一步阐述诗人一生心事的平淡与功名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通过月下花前的自醉与天涯地角的思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尾联则以梦回故国、泪湿青衫的意象,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与怀旧之感推向高潮,使全诗情感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彼时他历经仕途不顺、人生坎坷,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晚年生活中,他逐渐放下了对名利的追求,转而关注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此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与总结,表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无限追忆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淡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