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荣归故里
宋·王安石
为郡偏荣昼锦归,再容乡任古来稀。
青衫不改当年志,白发频生旧日悲。
故里山河千里远,故园人事几多非。
唯将心事付流水,且把余生寄翠微。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减轻人民负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风格雄健峻拔,语言简练遒劲,晚年退居金陵,著书立说,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
译文
作为郡守荣耀地穿着华美的衣服回乡,能够再次被家乡的人任用自古以来就十分稀少,青色的官服没有改变我当年的志向,但白发却频繁地增添了我对过去的悲伤,故乡的山河虽然相隔千里,但回到家乡却发现人事已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只能将心事寄托给流水,姑且把余生寄托在青山绿水之间。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在荣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首联“为郡偏荣昼锦归,再容乡任古来稀”写出了诗人作为郡守荣归故里的荣耀,以及再次被家乡人任用的难得;颔联“青衫不改当年志,白发频生旧日悲”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志向未改,但岁月已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颈联“故里山河千里远,故园人事几多非”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发现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凉;尾联“唯将心事付流水,且把余生寄翠微”则表达了诗人将心事寄托于自然,余生愿与山水为伴的豁达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己荣归故里时的喜悦与悲伤、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情感画卷,诗中既有对家乡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心事与流水、翠微等自然元素相融合,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已经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荣归故里之际,他回顾自己的过去,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与对人生的思考,也可以体会到他面对人生无常时的豁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