镵诗又志君恩厚,鼎镬捐身报亦微。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明·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倦清漪。

镵诗又志君恩厚,鼎镬捐身报亦微。

去国常依病,悲秋更忆归。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炎武(1613年—1682年)

朝代:明末清初

作者简介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他学识渊博,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顾炎武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晚年定居北方,致力于学术研究,其著作《日知录》等对中国思想史、学术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这重阳之日,我惊觉秋天已深,我们各自相隔天涯,离别的愁绪只能借浊酒来消解,愁苦的眼睛已厌倦了清澈的涟漪,我用刻刀在石碑上写诗,既表达了对君主的深厚恩情,又深知即使以身相许于鼎镬(古代酷刑),我的报答也是微不足道的,离开故国后,我常常因病而依靠他人,在这悲凉的秋天里,更加思念归乡。

释义

镵诗:在石碑上刻诗。

志君恩厚:表达了对君主的深厚恩情。

鼎镬捐身:愿意以身相许于鼎镬酷刑,表示对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报亦微:即使如此,报答也是微不足道的。

赏析

这首诗是顾炎武在重阳节时,对友人王处士的怀念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愁绪、对君主的深厚恩情以及以身许国的决心,首联点明时节和相思之情,颔联通过“浊酒”和“清漪”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疲惫,颈联“镵诗又志君恩厚,鼎镬捐身报亦微”是全诗的高潮,既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又透露出一种悲壮的牺牲精神,尾联则回到诗人自身的境遇,表达了因病而依靠他人、思念归乡的悲凉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顾炎武作为一位坚定的反清复明斗士,在长期的流亡生活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重阳节本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诗人却身处异乡,与友人相隔天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之心,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悲壮的牺牲精神,展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