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翛然曳杖行,一帘疏雨作秋清。的释义

诗词原文

秋行

宋·陆游

晨起翛然曳杖行,

一帘疏雨作秋清。

淡烟衰草孤村外,

斜日寒林数鸟鸣。

四野无人行路苦,

一川明月度溪声。

此生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清晨起床后心情轻松愉快地拄着拐杖散步,

窗外稀疏的细雨让秋天显得更加清冷明净。

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枯萎的野草,孤村之外显得格外荒凉,

夕阳斜照,寒林之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鸣。

四野空旷无人,行走在路上倍感艰辛,

明月高悬,溪水潺潺,伴随着我度过这寂静的溪流。

我这一生难道注定要做一个诗人吗?

就像当年细雨蒙蒙中骑着驴子入剑门关那样,漂泊而执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清晨独自行走于乡野间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清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晨起翛然曳杖行,一帘疏雨作秋清”两句,既点明了时间(晨起)、天气(疏雨)、季节(秋),又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清晨的散步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联“晨起翛然曳杖行,一帘疏雨作秋清”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秋日清晨图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淡烟衰草孤村外,斜日寒林数鸟鸣”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荒凉与寂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颈联“四野无人行路苦,一川明月度溪声”则通过“无人”与“明月”的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明月度溪声”又增添了一份超脱与宁静,尾联“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主张抗金而屡遭排挤,仕途不顺,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清晨的散步情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清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以及面对命运无奈时的超脱与淡然。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