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踏月长亭
唐·杜牧
当时踏月此长亭,
鬓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来白首矣,
雨中衰柳不胜情。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杜牧并未留下与此完全一致的诗句,但风格上贴近杜牧的晚唐诗风。)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卒于唐懿宗大中六年(852年),杜牧性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译文
当年我曾在这长亭踏着月色漫步,
那时的鬓发如同河堤边嫩绿的柳枝。
如今我再次来到此地已是满头白发,
雨中那衰老的柳树似乎也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思。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首句“当时踏月此长亭”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此长亭踏月的情景,次句“鬓似河堤柳色青”以柳色之青比喻青春年少,后两句则转而写今日之景,诗人已至暮年,重游旧地,看到雨中衰柳,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深沉而复杂。
赏析
此诗以长亭、月色、柳色为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哀愁的情境,诗人通过对比昔日青春年少与今日白发苍苍的鲜明反差,深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雨中衰柳的描绘,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凄清之感,也寓含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无限怀念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模拟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杜牧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很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面对人生诸多变故,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中写成的,杜牧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许多不如意之事,这种经历无疑会加深他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杜牧晚年心境的一种写照,反映了他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