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苦无啼鸟坐春去,时见好山缘竹低。
花落水流人不知,白云深处掩柴扉。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中后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无奈中没有啼鸟相伴,我独自坐着度过了春天,偶尔抬头,能见到美好的山峦沿着竹林低垂,花儿凋落,水流潺潺,却无人知晓这份景致,我在白云缭绕的深处,轻轻掩上了柴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首句“苦无啼鸟坐春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感慨,而“时见好山缘竹低”则展现了山中自然美景的宁静与和谐,后两句“花落水流人不知,白云深处掩柴扉”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远离和对自然之美的沉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啼鸟”、“好山”、“花落水流”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如“苦无啼鸟”和“人不知”等词句,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释绍嵩作为一位僧人,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春日,独自坐在山中,面对落花流水、青山翠竹,心生感慨而创作的,诗中既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