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办此身如木石,沙禽那得更惊猜。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已办此身如木石,沙禽那得更惊猜。

作者及朝代

宋·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他生于官宦世家,自幼好学,有志于天下,曾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发起“庆历新政”,力图改革北宋的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但因守旧派的阻挠而失败,范仲淹文学成就卓越,散文、诗词均有佳作传世,其《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译文

夕阳余晖洒在平静的沙滩上,潮水退去后,渔船倾斜地停靠在岸边,一对白鸟在水边静静站立,见到人来,惊起飞入芦花丛中,我已决心将自己比作无感的木石,那些沙滩上的水鸟,又怎会再对我有所惊疑猜忌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白鸟惊飞入芦花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最后一句“已办此身如木石,沙禽那得更惊猜”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然态度,以及希望达到的一种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赏析

此诗以景寓情,借自然之景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江边晚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白鸟惊飞与诗人自我比喻为木石的对比,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尤其是最后一句,以沙禽对诗人的“不惊猜”反衬出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范仲淹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面对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磨难,内心产生的一种超脱与淡然之情的抒发,通过描绘自然之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在逆境中,他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