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李涉
驱马去迎三丈日,与僧同卧一窗云。
茶炉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
作者及朝代
李涉,唐代诗人,约公元806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居梁园,逢兵乱,避乱于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任太子通事舍人及国子博士等职,世称“李博士”,宪宗元和年间曾任太子宾客、主客郎中,后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刺史,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优游泉石,他工于诗,词意清新,不落俗套,尤擅长七绝。
作者简介
李涉一生坎坷,曾两度遭贬谪,他性格放旷不羁,好诙谐,善琴棋书画,其诗作以绝句见长,多写隐逸生活,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和追求闲适的心情,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平易近人,是唐代文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译文
我驱马前行去迎接那初升的三丈高的太阳,与僧人一同躺在窗下,共赏那飘进窗内的悠悠白云,茶炉上烟雾袅袅升起,显示出我内心的愉悦与高兴;棋子落下的声音稀疏,透露出我下棋时的苦心孤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共处的山居生活,通过“驱马去迎三丈日”与“与僧同卧一窗云”两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后两句则通过茶炉烟起和棋子声疏的细节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下棋时的专注与苦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生活画卷,前两句通过“驱马”与“同卧”两个动作,将诗人与僧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同时也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茶炉烟起和棋子声疏的细节描写,使画面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与下棋时的专注与苦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涉晚年寓居润州鹤林寺期间,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与僧人共处的山居生活,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茶炉烟起和棋子声疏的细节描写,也透露出他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名利的心态,这首诗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