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江山怪我数能来,政坐刀斤赦不才”,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三》,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其三
宋·黄庭坚
江山怪我数能来,政坐刀斤赦不才。
老去功名空自惜,平生忧患最相哀。
烟波钓徒心无事,风月诗人眼不开。
且喜东皋近咫尺,好将樽酒对蒿莱。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江山仿佛在责怪我为何能屡次前来,
只因为我被世俗的刀斧赦免了无能的罪名。
年老时对于未竟的功名只能空自惋惜,
一生中的忧患最让我感到悲哀。
烟波中的钓徒心中没有俗事牵挂,
风月中的诗人却难以睁开世俗的双眼。
幸好东边的田野近在咫尺,
可以带着美酒对着野草闲谈。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不顺、人生多忧的感慨,首联以江山拟人,责怪诗人频繁来访,实则暗含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自嘲,颔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未竟功名的遗憾和对一生忧患的哀叹,颈联通过对比烟波钓徒与风月诗人的心境,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超脱与无奈,尾联则以“东皋”为寄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江山、钓徒、诗人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和对人生的无奈,同时又不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向往,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与友人刘景文登邺王台时所作,当时,黄庭坚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在登上邺王台后,面对眼前的江山美景,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自嘲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仕途和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