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落花
宋·朱淑真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放春花落玉台。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免更劳魂兼苦身。
春红过尽聊经眼,赖有芬菲慰所思。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作者及朝代
朱淑真,宋代女诗人、词人,号幽栖居士,生于仕宦之家,她自幼聪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她的婚姻并不幸福,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作品多抒发个人愁情幽怨,情感真挚凄婉,后人将她与李清照并称“宋代四大女词人”。
作者简介
朱淑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才女之一,其作品在宋代就颇受关注,但因其身为女性,且作品多涉及个人情感,故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其生平和作品一度被忽视或误解,她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反映了宋代女性内心的真实世界。
译文
春天的红花已经落尽,我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幸好还有那些芬芳的花朵能够慰藉我的思绪。
释义
“春红过尽聊经眼”描绘了春天花朵凋零的景象,诗人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淡然;“赖有芬菲慰所思”则转而提到仍有芬芳的花朵存在,这些花朵成为了诗人心灵的慰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落花为引子,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中仍存美好的珍惜与向往,诗中“春红过尽”与“赖有芬菲”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诗人的哀愁与无奈,又展现了其乐观与坚韧,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朱淑真生活在一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这导致她内心充满了愁苦与压抑,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春天,诗人看到花开花落,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从而写下这首抒发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既有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也有对现存美好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