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闽山驿骑飞,天书趣解海边围。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送福建等州提刑鲍朝奉

宋·苏辙

千里闽山驿骑飞,天书趣解海边围。

春风落日谁相送,青盖亭亭映绿矶。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辙是苏轼(苏东坡)的弟弟,与其兄并称“苏氏三杰”(包括其父苏洵),在文学、政治和史学上都有显著成就,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无华,议论明晰,与苏轼的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后世并称“苏文定”,在政治上,他历任多职,虽多次遭贬,但始终坚守正直,关心民生。

译文

千里之外的福建山区,驿站的骑手如飞般传递消息,皇帝紧急派遣的诏书(天书)要求迅速解除海边的围困,在这春风和煦、夕阳西下的时刻,是谁在为我送行呢?只见一顶青色的车盖亭亭玉立,映衬在绿色的石矶之上。

释义

千里闽山驿骑飞:形容消息传递迅速,跨越千山万水。

天书趣解海边围:指皇帝紧急命令解除海边的危机或围困。

春风落日谁相送:表达离别时的孤独与不舍,询问谁在此时为他送行。

青盖亭亭映绿矶:以青盖(车盖)和绿矶(绿色的石矶)的意象,描绘出送行场景的宁静与美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祝福,首句“千里闽山驿骑飞”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消息的迅速传递,为全诗奠定了紧张而急促的基调,次句“天书趣解海边围”则直接点明了送行的背景,即皇帝紧急派遣的任务,后两句转而描写送行的具体场景,以春风、落日、青盖、绿矶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为送别友人鲍朝奉(提刑官)前往福建等地任职而作,当时,福建地区可能面临一些边患或社会问题,皇帝因此派遣鲍朝奉前往处理,苏辙在送别之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宁的期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苏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