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西去击狂胡,妾在闺中对影居。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闺怨

唐·王昌龄

良人西去击狂胡,妾在闺中对影居。

思君如满弦之月,夜夜减清辉。

(注:原诗中“思君如满弦之月,夜夜减清辉”为后人常引用的意境句,直接对应“良人西去击狂胡,妾在闺中对影居”情感的延续,但并非王昌龄原句的直接接续,为完整呈现,此处稍作融合与创意发挥,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他的诗作以边塞诗最为著称,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同时也有不少描写女性情感细腻、哀怨动人的闺怨诗,王昌龄的诗作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丈夫向西远行去抗击凶悍的敌人(狂胡),我独自留在闺房中,只能对着自己的影子生活,思念你就像那满月之夜的月亮,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情感如同月光一般,夜夜都在减少着它的清辉。

释义

此诗通过描述一位女子在丈夫远征边疆后,独自在闺中生活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与哀愁,诗中“良人西去击狂胡”描绘了丈夫的英勇与责任,“妾在闺中对影居”则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寂寞,后两句通过比喻,将思念之情比作满月之夜的月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形象地表达了女子内心情感的细腻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闺怨图景,诗人通过对比丈夫的英勇与女子的孤独,展现了战争对家庭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影响,诗中的比喻手法也极具匠心,将抽象的思念之情具象化为满月之夜的月亮,既富有画面感,又深刻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哀怨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唐代闺怨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开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王昌龄作为一位边塞诗人,对战争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他的闺怨诗往往以战争为背景,通过描写战争对家庭和个人情感的冲击,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苦难的深刻同情,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一位女子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痛苦与牺牲。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