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兰花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写影素笺留墨沼,搴芳绿绮泛天涯。
闲情澹泊如秋水,逸韵飘萧似远霞。
楚客曾吟九畹曲,同心千载爱香华。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六分半书”,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意趣盎然,其人格高洁,一生坎坷,却始终保持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译文
我独自采摘兰花,秉持着屈原的高洁情操,这兰花不随春风摇曳,不似那些娇艳的儿女之花,我将兰花的倩影留在素笺之上,墨香与花香交织在墨沼之中,我手持绿绮琴,泛舟天涯,随时采摘芬芳的兰花,我的闲情逸致如秋水般淡泊,我的飘逸风韵似远霞般绚烂,如同楚国的屈原曾吟咏九畹之兰,我亦千载同心,深爱着这兰花的幽香与华美。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兰花的高洁与飘逸,表达了诗人对屈原高洁情操的仰慕与追随,诗中“纫兰独抱灵均操”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以兰花自喻,秉持着屈原(字灵均)的高尚品德与操守。“不带春风儿女花”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不媚俗、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后几句则通过写兰、画兰、抚琴赏兰等场景,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情趣。
赏析
本诗以兰花为题材,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情操的追求与赞美,诗中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兰花外在美的描绘,又有对其内在品质的挖掘与升华,通过“纫兰”、“搴芳”等动作,以及“闲情澹泊”、“逸韵飘萧”等形容词,诗人成功地将自己与兰花融为一体,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高洁自守的精神风貌,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自身人生道路的坚定信念与不懈追求。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坎坷,多次科举不第,仕途不顺,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始终保持着一颗高洁的心,以诗书画为伴,寄情山水之间,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自身的遭遇与心境有关,他通过描绘兰花的高洁与飘逸,来表达自己对世俗的厌倦与对高洁情操的追求,诗人也借兰花之口,抒发了自己对理想人生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