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竹院参禅意,觅得云林旧日诗。的释义

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因过竹院参禅意,觅得云林旧日诗。

岩扉半掩人不到,惟有幽禽自相知。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和佛教诗,风格清丽闲淡,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因探访竹院而领悟到禅的意趣,在云林深处意外找到了昔日所作的诗篇,岩洞的门扉半掩着,无人前来探访,只有那幽居山林的鸟儿与我相互了解。

释义

“因过竹院参禅意”描述了诗人因探访竹院而参悟禅机的心境;“觅得云林旧日诗”则表达了诗人在幽静的山林中意外发现旧作的惊喜之情,后两句“岩扉半掩人不到,惟有幽禽自相知”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孤寂,以及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竹院、云林、岩扉、幽禽等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状态,前两句“因过竹院参禅意,觅得云林旧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禅理的领悟,还透露出他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珍视,后两句则以“岩扉半掩”和“幽禽自相知”为意象,巧妙地烘托出山居生活的清幽与孤寂,以及诗人与自然界的默契与和谐,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和诗情。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观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山居生活中,因探访竹院而有所感悟,并在云林深处意外发现旧作时所写,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领悟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还展现了他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士大夫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美景的普遍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