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来弹鹊漫停梭,竹岛花潭思转多。的解释

诗词原文

闲居

唐·李商隐

闷来弹鹊漫停梭,竹岛花潭思转多。

云过暂教斑影破,雨来兼把綦纹蹉。

闲驱竹马游僧舍,懒向莺花傍翠蛾。

何处消愁得倚杖,数竿修竹自婆娑。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心中烦闷时便随意弹奏鹊鸟形状的琴瑟,停下织布的梭子,竹岛和花潭让我思绪万千,云彩飘过暂时让斑驳的树影变得破碎,雨水落下又使棋盘上的纹路变得模糊不清,闲来无事骑着竹马到僧人的居所游玩,懒得去靠近那些莺飞花舞、佳人翠蛾的美景,哪里能消除这满心的愁绪呢?只能依靠着手杖,欣赏那几竿修长的竹子在风中婆娑起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首联“闷来弹鹊漫停梭”写出了诗人因烦闷而停下手中的活计,开始弹琴以解忧愁;“竹岛花潭思转多”则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无限思绪,颔联通过“云过”和“雨来”两个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纷扰和迷茫,颈联“闲驱竹马游僧舍,懒向莺花傍翠蛾”则展现了诗人闲散的生活态度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尾联“何处消愁得倚杖,数竿修竹自婆娑”以竹子的摇曳多姿来寄托诗人对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闲居时的内心世界,诗人以“闷来弹鹊”开篇,直接点出了内心的烦闷和无聊,随后通过“竹岛花潭”、“云过雨来”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纷扰和迷茫,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中,而是通过“闲驱竹马游僧舍”、“懒向莺花傍翠蛾”等行动,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人以“数竿修竹自婆娑”作为结尾,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是对诗人内心追求的一种象征和寄托,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这种不公的待遇和内心的苦闷使得他常常陷入沉思和迷茫之中,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他也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和寻求心灵宁静的方式,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