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名:《晓镜怨》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
玉貌久归蓬岛外,仙踪难觅画屏西。
寒烟寂寂迷芳草,秋水迢迢隔翠微。
欲问相思何处寄,空余明月照空闺。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译文
清晨时分,我抱着古琴面对着菱花镜,重重愁恨仿佛随着晨风从指尖吹过,我的美貌早已远离尘世,如同蓬莱仙岛般遥不可及,那仙人的踪迹也难以在画屏的西边寻觅,寒冷的烟雾静静地笼罩着芳草,秋水迢迢,隔断了那翠绿的远山,想问这相思之情该寄往何处,却只剩下明月照耀着空荡荡的闺房。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位女子清晨对镜抚琴、思念远方爱人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恨和难以寻觅的失落感,菱花镜、古琴、寒烟、秋水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对爱情的深切向往。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而深沉,首句“抱琴晓对菱花镜”既点明了时间(清晨),又通过“抱琴”和“对镜”两个动作,暗示了女子的才情与美貌,次句“重恨风从手上吹”则巧妙地将无形的愁恨化为有形的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四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苦和相思的无处寄托,以“空余明月照空闺”作结,既点明了女子的孤独处境,又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李商隐在晚唐时期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自身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爱情的失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虚构一位女子的故事,寄托了自己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对爱情的深切向往,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上分析均基于题目要求和诗歌内容本身进行创作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