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远人
唐·张籍
自怜岁岁衣裁就,欲寄无因到远人。
独坐孤灯听夜雨,秋风吹尽旧时春。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仕途坎坷,但才华横溢,与白居易、王建等诗人交往密切,诗风清新自然,尤擅长乐府诗,有“尤工乐府诗,举世传诵”之誉,对后世颇有影响,张籍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生疾苦,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与抱负。
译文
每年我都亲自裁剪衣裳,却苦于没有机会寄给远方的亲人,独自坐在孤灯下,听着夜雨淅沥,秋风吹散了往昔的春天,也带走了我的思念。
释义
“自怜岁岁衣裁就”表达了诗人每年都在为远方的亲人准备衣物,但无奈无法送达的遗憾与自怜。“欲寄无因到远人”则直接点出了无法传递思念的无奈与痛苦。“独坐孤灯听夜雨”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夜晚,只能依靠孤灯与夜雨为伴的凄凉景象。“秋风吹尽旧时春”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往事的消散,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之情,首句“自怜岁岁衣裁就”既展现了诗人的勤劳与深情,又暗示了无法传递的遗憾,次句“欲寄无因到远人”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无奈与痛苦,情感真挚而深沉,后两句通过描绘孤独寂寞的夜晚与时间的流逝,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哀愁与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籍仕途不顺、远离家乡之时,诗人身处异乡,思念亲人却无法相见,只能依靠衣物等物品寄托思念之情,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衣物无法送达远方亲人的手中,使得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沉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抱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离别与思念之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