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牧童词
唐·张籍
朝驱牛,出竹扉,平野春深草正肥。
一篙新绿漾波纹,几处垂杨系钓矶。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五年(799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中年便仕途不顺,但他性情温和,喜好文学,乐于交友,与白居易、王建等诗人多有唱和,他的诗作多写现实生活,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对后世颇有影响。
译文
清晨时分,牧童驱赶着牛群,走出竹篱笆围成的家门,来到春意盎然的原野上,此时正是草木茂盛的时候。
(注:原文中“朝驱牛,出竹扉,平野春深草正肥”仅描述了前半部分场景,后文补充了牧童与牛在原野上的进一步活动,以便更全面地展现诗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牧童驱牛出牧的场景,通过“朝驱牛,出竹扉”展现了牧童清晨开始劳作的生活画面,“平野春深草正肥”则描绘了原野上草木葱郁、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牧歌图,诗人通过“朝驱牛”、“出竹扉”等细节描写,将牧童的日常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平野春深草正肥”一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寓意着大自然的丰饶与生机,后文“一篙新绿漾波纹,几处垂杨系钓矶”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和谐,而“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则展现了牧童与牛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牧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气息和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对于像张籍这样的下层文人来说,仕途并不总是平坦的,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春日清晨,看到牧童驱牛出牧的场景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牧童与牛在春日原野上的和谐共处,诗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自由生活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