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牧童
唐·栖蟾
饱采黄精归不饭,倒骑黄犊笛横吹。
一声长笛千山外,何处行人不断魂。
作者及朝代
栖蟾,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具体生平事迹亦不详,栖蟾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绘田园风光与山野逸趣,其作品在唐代诗坛上虽不算显赫,但亦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
尽管关于栖蟾的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栖蟾的作品在唐代晚期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采足了黄精(一种中草药,古人认为有滋补功效)回家不吃饭,倒骑着小黄牛悠闲地吹着笛子。
一声悠长的笛声在千山之外回荡,哪里还有行人不断魂牵梦绕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牧童的生活场景,他采足了黄精作为食物,因此回家时不再需要吃饭,他倒骑着小黄牛,悠闲地吹着笛子,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笛声在千山之外回荡,使得行人无不为之动容,仿佛也被这宁静的生活所吸引。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牧童的悠闲生活,诗人通过“饱采黄精归不饭”和“倒骑黄犊笛横吹”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牧童的自在与惬意,诗人还通过“一声长笛千山外,何处行人不断魂”的描绘,将牧童的悠闲生活与行人的忙碌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牧童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加强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栖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有关,在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栖蟾可能希望通过描绘牧童的悠闲生活,来表达自己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栖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赞美。
栖蟾的《牧童》是一首充满田园风情的佳作,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牧童的悠闲生活和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