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都留别诸公
清·康有为
征轮轧轧出皇都,行路咨嗟贤丈夫。
海国尚留天子气,山陵犹是旧皇都。
频年伏枥悲羸马,今日回鞭指塞途。
从此神州沉陆日,更无消息到东胡。
作者及朝代
作者:康有为
朝代:清代(1858年—1927年),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丹灶苏村人,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作者简介
康有为早年学习儒家经典,后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对封建社会的弊病产生强烈的批判意识,他是晚清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发起“公车上书”,推动戊戌变法,但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通缉,流亡海外,他主张君主立宪,提倡西学,对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有重要影响。
译文
车轮轧轧作响,我离开了繁华的京城,一路上感叹不已,我是个有志向的男子汉,海外还保留着天子的威仪,山陵依旧守护着旧时的皇城,多年来我像一匹疲惫的老马,伏在槽枥间悲叹不已,今天我终于扬起鞭子,指向了塞外的道路,从此神州大地沉沦,恐怕再也没有好消息能传到那遥远的东胡之地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康有为在离开京城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通过描绘离开皇都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以及对个人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哀。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首联“征轮轧轧出皇都,行路咨嗟贤丈夫”直接点题,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的情景,同时透露出一种悲壮的气氛,颔联“海国尚留天子气,山陵犹是旧皇都”则通过对比海外与京城,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颈联“频年伏枥悲羸马,今日回鞭指塞途”以老马自喻,抒发了自己多年来的苦闷和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即将踏上新的征程,尾联“从此神州沉陆日,更无消息到东胡”则进一步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悲观预期,以及对边疆安全的深深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迫离开京城时所作,戊戌变法是一场旨在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慈禧太后的镇压,变法最终失败,康有为作为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被迫流亡海外,在离开京城时,他深感国家前途渺茫,个人壮志难酬,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