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夕秋风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败荷

宋·苏泂

此夕秋风猎败荷,玉钩斜影转庭柯。

一年光景今宵过,何处楼台无月歌。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20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山(今属四川)人,但生卒年均不详,他大约生活在南宋宁宗、理宗时期,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刘克庄也有唱和,苏泂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但传世作品不多,今存《泠然斋诗集》等。

译文

在这个夜晚,秋风猛烈地吹拂着衰败的荷花,玉盘般的月亮斜挂在天空,它的影子随着夜色的加深,悄悄地转过了庭院中的树木,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在今晚悄然流逝,不知道哪里还有楼台在月光下传唱着歌曲。

释义

此夕秋风猎败荷:描述了秋夜中,猛烈的风吹打着已经衰败的荷花,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玉钩斜影转庭柯:玉钩指月亮,斜影指月光,庭柯指庭院中的树木,这句描绘了月亮斜挂,月光随着夜色加深而移动,映照在庭院树木上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秋风、败荷、玉钩(月亮)、斜影、庭柯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首句“此夕秋风猎败荷”以秋风和败荷为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次句“玉钩斜影转庭柯”则通过月光的移动,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同时也为全诗增添了一种静谧的美感,后两句“一年光景今宵过,何处楼台无月歌”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有关,苏泂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感受到了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无奈和感慨,从而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中的秋风、败荷等意象也可能与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色彩。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向往,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