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怀古》,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沧浪亭怀古
宋·苏舜钦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蝶随游妓穿花径,犬吠行人隔槿篱。
长啸出幽谷,浩然见平川。
归来无一事,还弄长潭泉。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散文家,生于开封,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等人革新朝政,被削籍为民,后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卒于苏州,葬于吴县,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等传世。
译文
一条小径环绕着幽静的山丘,竟然就坐落在城市之中,高高的轩窗面对着曲折的流水,修长的竹子慰藉着愁苦的面容,我的足迹远离了豺狼虎豹的威胁,心境也随着鱼鸟的飞翔而变得悠闲,蝴蝶随着游玩的侍女穿梭在花径之中,狗吠声隔着槿篱传向远方的行人,我长啸一声走出幽深的山谷,顿时觉得浩然之气充满了平川,归来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只是玩弄着长潭中的泉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沧浪亭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与美丽,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情感。“蝶随游妓穿花径,犬吠行人隔槿篱”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沧浪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一径抱幽山”、“高轩面曲水”等描写,展现了沧浪亭的幽静与雅致,而“蝶随游妓穿花径,犬吠行人隔槿篱”两句则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长啸出幽谷、浩然见平川等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豁达与自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苏舜钦在仕途上曾遭遇挫折,被削籍为民,在这段时期,他游历山水、寄情自然,以寻求心灵的慰藉,沧浪亭作为他游历的一处景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描绘沧浪亭及其周边环境的幽静与美丽,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豁达与自由,以及对仕途挫折的淡然处之。
是对苏舜钦《沧浪亭怀古》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