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且向东臯輸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唐·韦庄
……
且向东臯輸黍稷,便应北阙降玄纁。
……
(注:由于全诗较长,此处仅展示包含关键词的部分,全诗共一百韵,即一百句,每句五个字,共五百字。)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作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暂且向东边的田野输送粮食(黍稷),就应该能在北方的朝廷(北阙)接受皇帝的征召(玄纁,古代用于征召的礼品,此处代指征召)。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事务的关切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期待,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重视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为国家效力。
赏析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的深切关怀,通过“且向东臯輸黍稷”一句,诗人展现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认为这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基础,而“便应北阙降玄纁”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期待,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征召和重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有识之士的担当和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与郑拾遗(即郑谷,唐代诗人)唱和之作,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社会现实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命运的期待和追求,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用,为国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