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楼
宋·蒋堂
老竹平分当建瓴,小楼从此擅高名。
朝来爽气侵眉宇,夜静清阴满户庭。
风过有声闻远近,月来无影见疏明。
幽人到此心先静,不用参禅坐亦清。
作者及朝代
作者:蒋堂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蒋堂,字希鲁,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北宋官员、文学家,进士出身,曾任知州、转运使等职,政绩显著,他不仅在政务上有建树,还擅长诗文,作品多反映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译文
老竹被巧妙地分割开来,如同高悬的屋檐(建瓴),使得这座小楼因此声名远扬,清晨的凉爽气息侵入眉宇之间,夜晚的清幽树荫铺满庭院,风吹过竹林,声音远近可闻,月光洒下,竹影稀疏而明亮,幽居之人来到这里,心境先自宁静下来,无需参禅打坐,心境也已清澈如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楼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老竹平分当建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竹楼与竹林和谐共生的景象,而“小楼从此擅高名”则点出了竹楼因环境之美而声名鹊起,后几句进一步描绘了竹楼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以及这种环境对人心境的净化作用。
赏析
这首诗以竹楼为中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老竹”、“清阴”、“风声”、“月光”等意象,将竹楼的自然美与人文美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诗人也通过“幽人到此心先静”等句,表达了自己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以及这种生活对人心境的净化作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蒋堂任地方官期间,他在政务之余,喜欢游历山水,欣赏自然之美,竹楼可能是他游历或居住过的一处地方,其清幽的环境和独特的景致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通过描绘竹楼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自己对清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宋代,文人墨客普遍追求自然和谐之美,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