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音日日烟中落,依约焚香读易声。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厉鹗

涛音日日烟中落,依约焚香读易声。

林影半开云气重,岩扉不掩月华明。

幽栖地僻人稀到,老病身闲梦亦清。

独坐空山无近远,只将心事付沙汀。

作者简介

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他博学多才,尤精于史学和诗词,诗作清新脱俗,词则婉约含蓄,有“浙派词宗”之称,厉鹗一生未入仕途,多游历山水,晚年隐居杭州西湖附近,以诗酒自娱,其山居之作往往充满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高洁情怀。

译文

海浪的声音日复一日地在烟雾缭绕中回响,仿佛伴随着焚香诵读《易经》的声音,树林的影子半隐半现,云气浓重,岩洞的门扉未掩,月光皎洁明亮,隐居之地偏僻少有人至,年老体衰的我身体闲散,连梦境也变得清澈宁静,独自坐在空旷的山中,不论远近,只将心中的思绪寄托给沙滩和平静的水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脱,首联通过“涛音”与“焚香读易声”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颔联进一步描绘山居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林影、云气、岩扉、月华,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颈联转而写诗人自身的境遇,年老体衰却得以享受身心的闲适与宁静,尾联则以“独坐空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将心事寄托于自然的豁达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是厉鹗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超脱与宁静,诗人也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通过“读易声”、“幽栖”、“老病身闲”等词语,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独到见解,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厉鹗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厉鹗一生未入仕途,晚年更是深居简出,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隐居期间,面对山水自然,有感而发之作,在远离尘嚣的山林中,诗人得以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感悟自然,从而创作出这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能体会到他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