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越纸打残碑,尽是先皇御赐诗。的释义

诗词原文

越纸残碑

唐·罗隐

淡黄越纸打残碑,尽是先皇御赐诗。

风雨几经人换世,山川依旧鸟啼时。

陵前春草年年绿,殿里烟花岁岁迟。

惆怅故宫何处是,夕阳回首暮云低。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给事中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他的诗作也充满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译文

淡黄色的越州纸覆盖着残破的石碑,上面刻满了先皇御赐的诗文,风雨交加中,人世间已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而山川依旧,鸟儿仍在啼鸣,陵墓前的春草年年翠绿,宫殿里的烟花岁岁迟来,我惆怅地回望那曾经的皇宫,如今已不知在何处,只见夕阳西下,暮云低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淡黄越纸覆盖的残碑画面,引出了对先皇御赐诗的回忆,进而抒发了诗人对世事变迁、朝代更迭的感慨,诗中“风雨几经人换世”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山川依旧鸟啼时”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反衬出人世的短暂和无常,最后两句以“惆怅故宫何处是,夕阳回首暮云低”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淡黄越纸和残碑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先皇御赐诗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辉煌岁月的怀念;通过对比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和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最后两句以夕阳和暮云为象征,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惆怅和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不满和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在诗中,他通过对先皇御赐诗的描绘和对故宫的怀念,表达了对往昔辉煌岁月的留恋;通过对比人世间的沧桑巨变和自然景物的恒常不变,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