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欲开时多是雨,草财生处便成春。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春日

宋·释绍嵩

梅欲开时多是雨,草才生处便成春。

小炉未冷笙歌沸,晴日半开云气屯。

作者简介

释绍嵩,南宋时期的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文坛,以诗名世,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禅意生活,风格清新淡雅,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创作。

译文

梅花即将绽放之时,往往伴随着连绵细雨;而小草刚刚萌生之处,便已春意盎然,小炉中的炭火尚未冷却,笙歌之声已然沸腾;晴朗的天空半开半合,云气缭绕聚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景象,通过“梅欲开时多是雨”和“草才生处便成春”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小炉未冷笙歌沸”和“晴日半开云气屯”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日里人们欢聚一堂、享受美好时光的氛围,以及天空云气缭绕、变幻莫测的景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首联“梅欲开时多是雨,草才生处便成春”以梅花和小草为切入点,巧妙地捕捉到了早春时节的特点,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颔联则通过“小炉未冷笙歌沸”和“晴日半开云气屯”的描写,将人们的欢乐与天空的变化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有限,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可以推测的是,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里,面对眼前的美景和人们的生活场景,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对早春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们生活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释绍嵩的这首《春日》以其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描绘早春时节的一首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